VOICE·“留学声”|独在异乡为异客 Harry的“留美奏鸣曲”

浏览次数:

发布时间:2017-02-20 10:05

发布者:四川大学附属中学·国际部

  • 姓名:Harry
  • 毕业时间:2015年6月
  • 就读院校:马凯特大学 Marquette University(2015US News全美综排76名)

 
Harry随文发了很多照片过来,看着一张张影像,他的新学校,他的新朋友,还有到了异乡一点点蜕变的他,从他有些絮絮却不乏真实的字里行间,小编仿佛是也感同身受一般,体会到他的成长变化,从开始的惶惑,到现时的坦然!

第一乐章  初到美国,一切从“惶惑”开始!


 
一开始到美国的时候内心是有些“惶惑”的,来到了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,甚至不像是独自去到中国其他省份读大学。在芝加哥等待转机到密尔沃基【注1】的途中,我连买中午饭都有些害怕,怕他们听不懂我在说什么,也自己怕听不懂他们说的……。
【注1:密尔沃基(Milwaukee)是威斯康星州最大城市和湖港,位于密歇根湖西岸。马凯特大学(Marquette University)于1881年在此建校。】
 
 

 
到了密尔沃基,一位学长接我到了学校,我第一反应却是这是学校嘛?一切都是陌生的,触目的只是一栋又一栋建筑,而我,却有些格格不入!进到临时宿舍,收拾好行李已是下午四点多了,自己一个人坐在板凳上,看着外面的风景,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。
想着接机的学长告诉我学校有一个中国人自己的教会,晚上有集体活动和晚餐,便去了。聚餐时,我遇见了一位教会里的老爷爷,大家都叫他Sunny Uncle,或许因为聚会中全是研究生,本科生也只是寥寥,Sunny Uncle特别关照我,介绍了可以帮忙的研究生前辈给我,一个研究生前辈知道我还没办银行卡,主动提出带我去。期间还结识了一位来自重庆的学长。于我来说,那天晚上过得很好,从离开成都到了美国的一段短暂却又漫长的20几个小时以来,我第一次发现至少在美国,我或许也可以有一个温暖的“大家庭”。
 

 
再次回到临时宿舍,我的室友巴西人Laio终于回来了,还介绍了他的4个巴西朋友给我,晚餐时Laio问我要不要一起外出吃东西,一直以来“压迫”着我的惶惑感仿佛在那一刻尽数散了。

第二天我独自跑去Jimmy John 买了三明治,回到宿舍和新交的巴西朋友商量着一起去best buy购买电脑,我们一路上聊了很多国与国之间的差异。
一天晚上,学校的OIE(学校管理国际学生的部门)组织新生聚餐,我们当时去了downtown,在路上认识了四个中国留学生,这也是我第一次找到了跟我一样来自中国的新生。  
慢慢地,我试图摸索着融入这片留学地的契机和节奏。
 
第二乐章  从懵懂到适应,跟上学习的“节奏”很重要!
 


发型很重要(摄于图书馆)
 
及至开学,看看手上的课表,脑子里却全然不知如何安排时间,周一三五上午8点到8点50上完一节课后,整个上午便没课了,接下来下午一点才会有课,还记得第一周过了一半,我们这些“新鲜人”却懵然不知干了些什么。老师上课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欢迎辞以及上课要求普及,甚至连宿舍RA(管理员)也告诉我说,第一周就是让你稍微适应一下。
也因此,开学前和开学第一周,我得了些许的空闲,有机会在学校周围转了转,去了密西根湖,空气新鲜湿润,湖水映照着这里的天空,没有云,全然纯净的蓝色,从深蓝到浅蓝,如同画里一般。
 

 
不得不承认,最初的学习是从浑浑噩噩开始,没有看清楚导师要求导致作业被扣很多分;在很多quiz(小考)之后,第一次为了exam(考试)熬半个通宵,最开始的时候有些分数还不好看,但慢慢熟悉老师的要求,后面的作业、小考逐步开始拿A和AB,自己也很开心,也暗自告诫自己一定要把老师的要求弄清楚,不然到时候扣分的时候会很惨!
当然,在接下来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,我会把老师要求的作业全部按照格式要求做好,并准备将extra credit都做了,期望能在期末加点分,让GPA更高一点。
从最开始很多的不适应,到了现在,也像时差一样基本倒过来了。我想,虽然跌跌撞撞,然而,我也开始跟上这里学习的节奏了吧!

第三乐章 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吃饭倍思乡”

 

最后,聊聊这里的吃食吧,我感觉,在这里吃的食物基本每天都是一样,不像是在国内高中时可以吃一周不带重样的。
到了美国,会份外想念中餐,甚至能吃一碗兰州拉面都是极大的满足。一次尝试了酸辣猪蹄,夫妻肺片,辣子鸡,全然不是记忆中的味道,酸辣猪蹄只剩下酸了,倒是当地韩餐做得不错。
不过真正能解馋,还是放假回到成都再大快朵颐吧,届时,三五同学好友,聚在一起,解了馋,也解了对故乡的思念,记得,那时我们不见不散!

我们的校园